2008年11月26日星期三

You Raise Me Up

這首歌非常喜歡,在一段沉重日子中曾給我提醒,神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盾牌、是祂抬起的的頭以至我我可以堅強。

When I am down and, oh my soul, so weary;
每當我心情低落,我的心靈如此疲憊;
When troubles come and my heart burdened be;
每當困擾接踵而來,讓我難以承受,
Then, I am still and wait here in the silence,
而我會在平靜安穩中等候,
Until you come and sit awhile with me.
直到祢前來,陪伴在我身旁。

You raise me up, so I can stand on mountains;
祢鼓舞了我,使我得以站在群山之巔;
You raise me up, to walk on stormy seas;
祢鼓舞了我,使我得以行走在暴風雨的海上;
I am strong, when I am on your shoulders;
每當我倚靠在祢肩上,我是如此堅強;
You raise me up, to more than I can be.
祢鼓舞了我,讓我得以超越自己。
(Repeat)
There is no life - no life without its hunger;
沒有一個生命-沒有生命是沒有渴求的;
Each restless heart beats so imperfectly;
每顆驛動的心,不安地跳動著;
But when you come and I am filled with wonder,
但是當祢來到,奇蹟就將我盈滿,
Sometimes, I think I glimpse eternity.
那一刻,我想我瞥見了永恆。
You raise me up, to more than I can be.
祢鼓舞了我,讓我得以超越自己...。

2008年11月13日星期四

終於開始了約翰福音的寫作了。


等了快一年,今個月(十一月)要教短宣課程,可以選擇約翰福音作為授課內容。這難得機會一定俾心機和時間去準備,現在計劃多寫一點約翰福音架構和內容反省。主要原因是過去一個星期看了幾本約翰福音專題著作,才發現過去一百年已有不少人對約翰福音進行探討和仔細詮釋,其中一位學者提及,若要整理過去約翰福音討論內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算一個全職做這研究的學者,也許要花上三四十年時間才能梳理好整個約翰福音的研究進程。單是1966至1974年,對約翰福音作出研究並出版書籍,要列出這批書目就用了37頁篇幅。在2000年網上資料顯示,單單列出針對約翰福音作研究的書目和未出版的論文,就有56頁之多,書目更超過一千本。書目和期刊文章之多;再加上新興詮釋方法出現,過去研究對話未停下來,…等因素,研讀約翰福音非短短幾年間可以完成的事。或者在這浩瀚研究領域下,透過過去研究約翰福音成果,可以帶給我們更精闢見解、深度和豐富的信仰反省。

首個問題:約翰福音寫作目的?除了20章尾段兩節寫出其目的,這兩節尾部經文如何與第一章一至十八節經文作互相呼應?20章尾段經文又怎樣幫助我們解釋七個sign和"我是…",甚至搭建出整個約翰福音的架構?嘩,晚晚開工做到一、兩點都未必可以問齊所有問題,更何況去答問題,都是處理20章尾段內容。

2008年7月4日星期五

我為教會感、寫

  看了《龍應台的香港筆記》82頁,"香港你往哪裡去?",香港跟誰比的 那一段。使我在這空間找尋到一些思考機會,在82頁龍應台說:「當香港政府常用「世界級」、「地標」、「香港精神」來描繪自己「勵精圖治」的企圖時,我們 能不能聽見一個小小的,安靜的聲音說,為什麼香港需要「地標」?「世界級」是跟誰比?比甚麼?「香港精神」又是甚麼?」
       這段文字確實是我面對著教會發展和變動時的一劑"鎮定劑"。回到最基本的問句:教會的路要點樣行落去,或者說,將來我們要成為一間點樣的教會。要朝向那一 個方度發力、要到達什麼目的地、現在與目的地距離相差多少?road map在那裡?教會要行的path指向什麼地方?如果沒有清楚計劃,而硬說成多元化或百花齊放,這只不過是一種幻想模式,這絕不是盼望。
       在兩三年前,教會都有一個明確方向,就是作主門徒。這方向卻未好好處理和發展,便出現種種不同形式變化。但在這變化中我們看到一些沒有預計的起動卻發生 了。在這兩三年有兩個職青團契發動了佈道會、有不同團契投身一些定點定時的短宣、也有成人團契關心自己屬靈成長需要、一些較外圍弟兄姊妹也發動起查經小 組、家庭小組、祈禱小組、退修小組、…等,如果我們可以再找多一點數據,我們找許可以描繪教會近這三年,有什麼變化,屬靈點意思是上帝將什麼東西放在教會 內。有了這些數據我們或者可以發動起一個方向,就是在「使人作主門徒」下,先來一次關心我們"屬靈的下一代"或者說"我們有沒有屬靈的下一代"。這會不會 是我們「使人作主門徒」下的road map?身一階段是建立屬靈的下一代,關心的是:我們有沒有屬靈的下一代?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十年之後現時在教會作帶領的xx哥、x叔、xx姐、xx牧師,他們都已經六十幾歲(退休了),那時他們的步伐可以追到十年後教會的需 要?教會在十年後將由那些弟兄姊妹帶領?這些人現在我們有沒有培育他們?新一代的弟兄姊妹辦事能力強、分析力也高,但屬靈氣質又如何、靈性有沒有貼近主的 心?我在荃宣十年事奉和成長中,體會到一個人的成長沒有快餐,是需要時間(不是由人去控制和計劃)和機會(從錯中學習、從失敗中成長)。今日我們希望自己 的教會不只會辦事而失落於屬靈上。主的大使命在於雙重委身:生命和工作,要求也是雙重的。
      因此,我開始對自己在屬靈操練上多了要求、在心思上我也多加關注神的聲音,原來「使人作主門徒」的第一步,原來是自己先要願意成為主的門徒,願意過一個門徒的生活。
     如果你是我們教會的一分子,請你一同為教會發展放在祈禱內,一同見證主的工作。

闡述人生生命的意義《玩轉身前事》 ,你睇作未?

      假期中看了幾部電影,當然不少是伴太子讀書式,只有這部《玩轉身前事》(dvd)是自己想睇。個半鐘過得好快,兩大奧斯卡金像影帝積尼高遜(Jack Nicholson)及摩根費曼(Morgan Freeman)攜手合作,已經叫人不能抗拒,尤其積尼高遜。
     看完這部電影給自己一份感覺,多珍惜身邊的人,尤其是親人。
     這部電影又令我想起在小學的時候看過朱自清的文章,其中一篇提到在火車上朱自清與陌生人傾談,內容不少是涉及自己故事,他自己也感到奇怪,為何向一陌生人透露自己的故事??之後提到大家可能沒有太多猜忌和重擔背負。戲中積尼高遜及摩根費曼也是一樣,兩人被安排同一間病房,由陌生人轉變成傾聽知已,在互相交流中彼此生命都有改變。有時當我們放下猜忌去開展關係,多一份同理心去聆聽,不分高低彼此認識,我們可能在四周都會找到朋友、知已。
     另外,故事中積尼高遜可以代表自稱無神論者,而摩根費曼代表著信仰持守者,兩人在最後一程的人生路上帶同自己的信念傾談和分享,去為一些課題,用自己立場各自表述,究竟有信仰和沒有信仰的人,他們人生在生死問題上有什麼不同?!相信透過這故事帶給基督徒再一次思考機會。內容沒有不雅場面,可以在小組內播放觀賞,之後有小組討論。現在可以在dvd店舖租到,在這星期六或日晚上不妨看一看。

Russian Cake Baking Contest,睇到都差點唔敢相信













 Russians 喜歡食甜味是世界公認,但今次他們做蛋糕的本領真的叫人拍案叫絕,真是估佢唔到!先前三個例子已叫人摸不著頭腦,現在才真相大白。這些蛋糕真的是用蛋糕材料做成,除了一些支架外,完全沒有其他分別,不知道在香港可否製作出這類藝術品?!
當然,我最喜歡的最後一幅。

估下這是什麼(三)

最後一幅,你又估唔估到這幅畫其實是什麼東西?

估下這是什麼(二)

今次你估到這衣車其實是什麼呢?

估下這是什麼東西?

這些汽水有什麼特別?


2008年5月9日星期五

禱告良辰---陶吉吉


若你心中感到煩躁、或者感覺神很遙遠,這首詩歌希望可以伴隨你經過這日子。

2008年4月22日星期二

一首全新的"全新的你"



有人聽到這首歌,起初會以為作者是批評某類詩歌的意識形態,甚至說他是在雞蛋裡挑骨頭。不過,我相信重新編寫詩歌的作者;希望我們認真一點看信仰,不要留在「家宅平安、身體健康」的宗教、不要成為「宣告打倒軟弱、心靈變得更弱」,的確我們要回到聖經中,讓主耶穌的故事(聖經的故事)塑造我們的生命和成長。

2008年3月26日星期三

上帝給我突擊考試

剛剛過了一個嚇死我卻滿有成長的三月天。 嚇死我是因為試過一個星期內,講了六篇信息,另加二次主日學。其中有二篇是當日早上或中午才知道,便急忙地準備晚上講道(一額汗,不是我;是對方),當然不會告訴你是那一次是臨時講章。總之有苦自己知就好。 但要數最辛苦一次,卻是星期日(24/3)那篇,因為二個星期前已做好 釋經和選了回應詩歌,但講道前一晚發現內容不對勁,細看所準備好的解經,在梳理主題上出一些疑問,導致整篇講章思路同樣出了問題,所以當晚差不多重新寫過整篇講章。
當晚(星期六)剛講 完佈道會;返到屋企已是晚上11:30,開始重寫由12點開始,起初頭四個鐘壓力不算太大,但時間漸漸去到5:00,焦慮、苦惱感覺開始湧出來,差不多唔想返教會(逃避) 講道,因為5:00的時候我只寫到一半(約15分鐘的內容)不敢面對一切。
最終上帝讓我行過,甚至我知道這兩次可能是上帝給我突擊考試。

考試給我反省: 1. 那二篇臨時講章,當場我內心只有半點驚慌,如果是惜日的我,一定會嚇得要死、手忙腳亂,不過,上帝提醒我盡力分享信息,所需要的東西已經準備好。重要的問題是自己感受到要向弟兄姊妹傳遞什麼信息?it mean自己先要認定信息內是有上帝臨在(同在),受感於上帝;聆聽上帝希望我朝什麼方向傳講信息,若有的話盲朝這目標一鼓作氣地衝過去。我就是這樣在七日裡講了六篇信息。 2. 至於星期日那篇,我在凌晨5:30想起過去準備六篇講章的經歷,我立即跪下祈禱,之後叫自己安靜地躺在床上,讓上帝向我說有關星期日講章一事。不消二十 分鐘,整篇講章框架出現(什麼是需要保留和放棄都是清楚),之後連解經內容和例子,一字一字出現在紙上,甚至我可以在6:37休息至7:00,星期日你見到我分享雖然不 是什麼特別信息,但我深信當中有弟兄姊妹是需要聽這篇道,而且當日我是有passion去講,尤其在午堂(因為早上我實在太疲倦,我連車也不敢楂回教會)。
整件事讓我學會準備講道的功課,既要好好在平日裝備好自己讀經的敏銳度、神學的觸覺和屬靈生命操練,也要預留上帝的一席位,將這些平日準備好的東西,放在上帝這位主廚手中安排出合用信息。

回望這三月天一個最深的體會就是成長,尤其面對事奉壓力及生命質素都比以前有所進步。何以見得?因為上帝給我機會;再碰上多年前曾遇到的難題,比較過去與現在自己處理同類問題上有什麼改進、有什麼不同。我發現遇上事情隨即而來個人感受也是類似,不同的卻是現在多了一點從上帝而來的信心去面對,這樣一小點改變都帶來「不再一樣」生命。我深知道上帝在十四年裡塑造了我,一個已成長的我……,阿們。

2008年2月4日星期一

凌晨時分

晚上

忙碌了一整天,原本與主日學同學外出退修計劃最後如常舉行,不過地方卻轉到室內(教會正堂)。

不知道所準備的材料是否合適、或者今次退修對弟兄姊妹靈性幫助有幾多,不過,退修對我已有很好的提醒。尤其我鍾意在最後邀約志倫分享時,50幾位弟兄姊妹圍在一起有些坐在講台梯級上,大家一面聽一面想,大家距離拉近了,我比較享受這種形式。

今日收到不同團契弟兄姊妹的奉獻(是給教會一些肢體需要,已轉交同工分配),看到弟兄姊妹積極回應;讓我深深體會服侍基督那種甘心樂意。這成為彼此激勵行動。

昨日團契查經更加係一種開心的服侍。查經內容雖然簡簡單單;不過看到某些人反應,知道他們正反省查經內容,這就是對帶查組者的最佳回報和鼓勵。

這星期的忙碌(差不多是忙亂),不會令我叫苦連天,每一件服侍都需要自己落手落腳,但我依享受過程和事後的滿足。因為一切都是在主裡去服侍「生命」。I Love it
喜歡事奉是我初信主那一年開始已屬於我生命一部份。返教會真的很喜歡事奉,因為服侍生命同時看到別人生命得到幫助和成長,這是一種經歷恩典過程。
在此,向每一位事奉者共勉。

2008年1月30日星期三

雨天

外面落著雨對我坐在室內的人,本來不會做成什麼影響,但星期日約了主日學的同學到戶外退修,不知雨繼續落再加陣陣寒風,退修是不是要考慮取消?!
雖然只是一次退修,不過對我而言退修背後意思重大,因為過去教會很少推動或鼓勵弟兄姊妹退下來,花時間在神面前整理自己生命。如果這次隨著主日學課程,因利成便帶動50位弟兄姊妹一同退修,這將會是一個好開始。可惜現在外面下著雨,星期日退修會如何?在那裏舉行?一切等待下雨後決定……。至於約翰福音研究仍然放在一邊,因為有士師記講道要準備、有星期六團契查經要負責、再加上親子營要開始籌備、…三月頭可能要去短宣(十天團)教神學、二月開始教本堂短宣、……。想下想我今日不能太冷(懶)。

2008年1月24日星期四

2008年隨想

最近有一衝動想再執筆寫一些有關約翰福音的研究。也可順便準備查經資料。也許這是今年一個對自己的承諾,不過,再看手上的工作已沒有太大信心可以完成或者做到自己心中所希望達到的水準。
為什麼是約翰福音?

約翰福音是自己在建道寫道碩的論文研究經卷。所以有一種情有獨鍾感覺,
而且內裡有很多發揮寫作空間,也有不少未解之謎有待處理例 如:七個神蹟、七個我是、內容上有一半篇幅是講述十二小時事跡,究竟整個約翰福音架構是怎樣貫穿?如果二十
章已是謝幕,二十一章的價值是什麼?約翰福音的神學重點是什麼?越講越想立即開始寫,去睇一些研究的書…。不過,今晚要準備星期六和日出外講道的講章,這也是一種人生體會----「得」和「失」同時出現。

2008年1月21日星期一

介紹幾米新書「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

幾米新書「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介紹俾你
最近看了一本書,買了後不知是送給女兒或太太甚至是自己,因為書名是寫給小朋友,但內容對大人更為合適。這本書的書名: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
其中一句是這樣「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重要。所以小孩比大人重要。」
「大人是由嬰兒變成,所以世界總是動盪不安」

這本書是幾米2007年的作品,對未係父母的老友記,書中內容會係一個個黑色幽默,因為令我們想起細個時父母同我們相處的回憶和一些態度。


對已為人父母之的你,這書是為父母反省自己的幽默作品。難得一個成年人,寫出小朋友的心聲,讓我們明白父母多次錯解小朋友和誤解了小朋友的想法和眼光。


(這本書我在基道買,太子那間)



Blogged with F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