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4日星期四

崇拜(一) 請給我多一點時間

(以下內容原為聖樂主日文章,內容並得胡海光弟兄修飾,在此感謝。內容將分三期刊登)

現今舊約聖經權威學者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ann)指出,當神的選民在敬拜中的讚美,包含了兩方面,一) 選民直接向神傳達敬畏頌讚、二) 這讚美之聲也是對抗假神的表現。

教會在世而不屬世,就要明白教會身處周圍的文化,並著意抵擋,以免上帝教會被世界所俘虜。今日世界最明顯的表徵應該是急速和效率。一切都要在快和短的時間內達到預期效果,這為之「好」。教會敬拜也是如此,靈修情況更屢見不鮮,如何在短時間內令基督徒能在心靈上「有效」地去頌讚、順服我們的主?!

也許基督徒希望在特定時段內能夠「有效」去敬拜上帝,我們在編排敬拜上涉及到兩種模式看法。其中一種是透過優美音韻和短詩中重複地陳述人的意願,幫助人獲得敬拜那種心靈效應。另一相對的模式努力抗衡那種引發人情感和個人化敬拜,轉到擁抱傳統聖詩,高舉詩歌承載神學論述,保留一切傳統神學敬拜所包含近乎奧秘性的主題,這模式確實回歸信仰核心價值和壓倒性,展現出唯獨三一的上帝和屬靈超越。不過,在種種不同原因影響下,崇拜變得死氣沈沈,沒有生命氣息。

現在讓我們再思考敬拜,根據聖經對敬拜的提醒,嘗試走出形式的爭辯,為敬拜找出一條可行、蒙神喜悅的路。(下期再續)

2007年9月10日星期一

天國的比喻……我最喜歡

當我們有朋友詢問我們為什麼信耶穌?或者我們揀這信仰原因?有時回答這類"為什麼"真是有一種有口難言感覺,這並非我們不善於表達或者三福、四律疏懶了,而是在一片真誠對話中我們很難完整地將信仰或福音說得透徹。所以,我們用了很多生活例子與一些個人見證,嘗試解釋信仰。但平心而論,用地上的體會和有限言辭可真能夠表達屬靈的事?正如"三福"引用眾多例子,但學習者明白不少例子祗可用作類比方式去說明,表達的祗是基督教信仰也是合理。
事實上,基督徒未必能以壓倒性說明基督教唯一性,但透過我們所用生活例子和親身經歷去解說基督教可信,這做法沒有太大問題,因為主耶穌自己在講解天國真理時也是這樣。
在馬太福音13:1-49,主耶穌講了一連串比喻(在十三章如是,其他地方主耶穌也用比喻教導有關天國的真理),比喻仿似將天國屬靈的事物,藉日常生活所碰上的東西去展示出一幅又一幅天國的圖畫和智慧。
天國好像有人撒好種在田裏、好像芥菜種、好像麵酵、好像埋藏寶貝、好像珍珠、像網撒在海裡,當主耶穌提及這些比喻時,沒有任何事前解說,沒有任何對答,主耶穌好像充滿活力一個接一個,講說天國好像這、好像那、好像……,給聽者一種不用太多深思內容、不用鑽牛角尖於任一個比喻,仿佛激發起我們信仰情懷和熱愛,將過去對信仰想不通或疑惑感受、或者從信仰而來失望,突然間變得光明、解開種種迷團、信仰帶來一種興奮和喜悅,原來天國的臨在不再是隱藏或高深莫測。
既然主耶穌透過地上單調、沉悶的生活,揭露天國已臨在我們當中,這豈不是提醒我們從呆滯的生活中找尋天國甚至主耶穌足跡!!主耶穌曾告訴我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馬太福音25:40。主耶穌豈不是常在我們身邊?讓我們可以服侍主。


2007年9月8日星期六

Ellul 與 邱吉爾 看權力

法國社會學家Ellul對權力有這樣一番話:權力擁有者越得到權力的時候,他要忠誠要求個人生命素質提高。
剛巧地,邱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卷二----《最光輝的時刻》也有類似說話。
「在我的長期政治經歷中,我曾經擔任過國家的大部份重要職務,但我毫不遲疑地承認,我目前擔任的職務是我最喜愛的。權力,如果被用來對同袍作威作福,或者用來增加個人的虛榮,就應該被認為是卑鄙的。……」
社會中有人認為制度可以監管權力的運用,這無疑是一種近乎天真的思想,祗要放眼看這世界,我們立即體會制度最後也會成為權力擁有者政治工具。面對權力,生命的素質才是關鍵所在。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images.china.cn/site1000/20061227/0050bade644606fc2b3f01.jpg

2007年8月2日星期四

2007年7月24日星期二

邱吉爾(一)

在閱讀邱吉爾所寫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風雲緊急(卷一),1922年邱吉爾面對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局勢,有以下一些評話: 「在過去,人類從來不曾處在這樣的境況,品德上沒有取得值得重視的進步,理智上也缺乏正確的指引,卻第一次握有肯定足以毀滅其自身的工具。…人類最好還是停一停,好好地想一想人類自己所負的新責任。」 雖然這句說話是80多年前所寫下,描寫的是當時世界局勢,不過2007年的今日,若重複用這說句形容當今形勢,相信相差不遠。 如果套用這句說話在教會之內,也許是合適不過。在靈性和品格上基督徒都停滯和迷失當中,而同時間我們要肩負起作領袖帶領教會步伐的責任。邱吉爾85年前的說話,值得到我們留心。我們確實需要停下來回歸到上帝面前,再一次尋求祂的面。

Blogged with Flock

2007年7月19日星期四

瞓得好,是進入屬靈生命更新必經之路……

在過去星期一至星期三,是自己訂下退修日子,開始打開過去退修時所寫筆記,才發現自己每隔兩年都有一次三日兩夜退修機會。第一次是2002年、第二次是2004年,第三次應該是2006年,現實是遲了一年。 今年退修第一日如常是早上睡覺、中午睡覺、晚上睡覺,如是者過了一整天。到第二日,我都是早上睡覺,之後自己才有一點醒覺,漸漸進入了退修狀態。 記得有一年同但以理團退修,在第二日中午開始聚會之前,與但以理團的弟兄姊妹體驗了一件事。當時請大家合上眼睛並安靜下來,不到一分鐘團友中間已有人瞓了,這不並可笑,這正正反映出大家平日的生活,已經疲倦極了,需要休息而不是退修。 人經過休息後,他會對"自我"有更敏銳,也敏感心靈的聲音。所以,一些專業人士在作出專業決定,必須有充足睡眠作為首要準備。 人有了充分休息,便可以慢慢放下一些不設實際的掛慮,逐漸想到自己與神的關係和檢視自己心靈狀態。這樣退修才能夠發生。 我們不單要有身體上休息,屬靈生命同樣需要肉身休息來配合。休息夠了,人才可以為神走更遠的路。 今日,你休息咗未?

Blogged with Flock

2007年7月18日星期三

孤獨的體會…

這個星期,太太跟女兒去了瑞典15日,家中祗剩下我一個。(菲傭當然放假) 過了幾日獨居的日子,感覺到"時間"或"空間感"與過去的不同。 這幾天的生活祗有日頭和晚上,沒有幾多點鐘的分別。晚上就是晚上,沒有黃昏、深夜或凌晨差異,因為當一個人的時候,你會做kill time的事,白白讓時間流走,或者你會積極一點,睇書或退修,不再記掛下一節做什麼。重要的是你手上所作的事專心留神去進行,沒有時間顧慮。 所以一個人生活在孤島上,他可能記不起在島上生活了幾多日,因為四周無人的生活,讓時間不再顯得重要。原來孤寂可以扭曲時間感和減除時間附載給人的壓力。
這段日子提醒我珍惜時間,以免日後要叫 神 請給我多一點時間。

Blogged with Flock

再讓聖經放在我們生活中提醒我們............箴言6:9-11

Ben Witherington: April 2007


下面那幅圖像,讓你想起那一節箴言?
是不是以下一節?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22:6

Blogged with Flock

若將人生放在聖經面前去理解,我們會有出人意外的發現………你估到這句箴言嗎?

Ben Witherington: April 2007

Blogged with Flock

2007年4月30日星期一

想…《大清海軍與李鴻章》


原名《海葬》現改稱為《大清海軍與李鴻章》一書,寫出中國改革風起雲湧的一九八八年的海軍歷史,讀了不多篇幅,但已經給我再一次明白了解歷史對人類重要性。書中內容提供了一個平台供人去思想人性、命運和中國人…等主題。
與此同時,對中國歷史所知不多的我,祗讀了短短三分之一內容,已使我看見中國歷史隱藏很多無奈與感慨。
(要多謝向我推介這本書的弟兄 邱卓恆)

詩篇第三篇:衪使我安然入睡

衪使我安然入睡
經文:詩篇第三篇
這篇詩篇標題是「大衛逃避他兒子押沙龍的時候作的詩」
這標題不單是介紹詩篇詩人,並且將詩人寫作詩篇場景說明。這標題讓我們回想到撒母耳記下第15章故事。若大家有興趣可一邊讀這詩篇,一面參考故事。
詩篇第三篇有三個「細拉」在第2、4和8節出現。也引介讀者明白詩人分段和心思轉變。

「〔大衛逃避他兒子押沙龍的時候作的詩。〕耶和華阿、我的敵人何其加增‧有許多人起來攻擊我。有許多人議論我說、他得不 神的幫助。〔細拉〕1-2節
但你耶和華是我四圍的盾牌‧是我的榮耀、又是叫我抬起頭來的。我用我的聲音求告耶和華、他就從他的聖山上應允我。〔細拉〕3-4節
我躺下睡覺‧我醒‧耶和華都保佑我。雖有成萬的百姓來周圍攻擊我、我也不怕。耶和華阿、求你起來‧我的 神阿、求你救我‧因為你打了我一切仇敵的腮骨、敲碎了惡人的牙齒。救恩屬乎耶和華‧願你賜福給你的百姓。〔細拉〕5-8節」

1-2節,是詩人承受困擾。
3-4節,大衛勇敢地宣稱上帝是那位不離不棄的上帝。
5-8節,這刻大衛可以在上帝面前安寧睡覺,任由這千名仇敵圍繞我。
這篇詩篇讓我想到一個故事。故事解釋何為平靜安穩。

有一位國王,提供一份獎金給最能畫出平靜圖畫的畫家,許多畫家都來嘗試。國王最後選出兩幅他最喜愛,從這兩幅中作一個選揀。
第一幅是一個平靜的湖,湖面如鏡,倒映出四周圍的群山,上面點綴如棉絮的白雲。大凡看見的人都同意這是描繪平靜的最佳作品。
另一幅圖畫也是有山,但都是崎嶇和光禿的山,上面是忿怒的天空,下著大雨,雷電交加。山邊翻騰一道湧起泡沫的瀑布,看來一點都不平靜。
不過,國王叫大家靠近一點看時,就看見瀑布後面一細小樹叢中,有母鳥築成的巢。在那裡—怒奔的水流中間—母鳥坐在牠的巢裡,顯出完全的平靜。
最後,國王選出了得勝者,究竟是那一幅?國王選了後者。國王解釋說:「平靜不等於在一個完全沒有困難和辛勞的地方,而是在那一切紛亂中間,心中仍然平靜,這才是平靜的真正意義。」

大衛在3:5-6
「 我躺下睡覺,我醒著,耶和華都保佑我。
雖有成萬的百姓來周圍攻擊我,我也不怕。」
這段既是詩人逃避他兒子押沙龍那一刻體會,也是平靜安穩最佳說明。
經文:
 1-2節「耶和華啊,我的敵人何其加增;有許多人起來攻擊我。
有許多人議論我說:他得不著上帝的幫助。(細拉)
這一段明顯是個人哀歌類別。詩人被追迫的困局已迫在眉睫。困擾詩人的不僅僅仇敵人數不斷加增,更甚的仇敵陣營中有大衛至愛親人、朋友、和信任的人。 詩人面對眾多攻擊中,衹記下傷得他最痛一種:
「有多人議論我說、他得不著 神的幫助。」和合本、
「許多人議論我說:『他是不能由上帝得救助的。」呂振宗、
「有很多人議論我說:「他從上帝那裏得不到救助。」」現代大文譯本。
眾人都認定你是被遺忘、放棄、排斥或被針對的對象,你的生活一定不好過。甚至有人說,「上帝」--沒有你的份。
猶太拉比傳統解釋這節時,則認為是因為大衛過去與拔示巴姦淫一事,再次被人提起。因此,大衛仇敵認定這次事件,是上帝刑罰大衛所犯的罪,並將他從王位上推下來。所以他們願意跟隨押沙龍攻擊大衛。 意義是「你今日淪落到如今,是上帝要刑罰你過犯,你俾個仔迫成咁,「底」你死,「底」你有今日」。

3-4節
 「但你-耶和華是我四圍的盾牌,是我的榮耀,又是叫我抬起頭來的。
我用我的聲音求告耶和華,他就從他的聖山上應允我。」
這段詩篇,詩人引用三個隱喻表達詩人與上帝關係:
1. 是我四圍的盾牌: 盾牌不是一種攻擊性武器,作用就是保護和防禦性。當人使用盾牌就能在劣勢中得到喘息的機會。
2. 是我的榮耀:榮耀這字可翻譯為「光榮、榮譽」,其重點不在乎於詩人能力和成就,而是在一分關係和被看顧中被給予一分光榮和榮譽,俗稱「沾了」另人一點光榮。正如公司介紹新同事或工作上遇上陌生客戶,當對方自我介紹,提到曾在美國白宮工作,是某某總統亞太地區經濟顧問之一,單從這銜頭已令對方在人眼中產生了一分好感和優越感(心中暗暗讚嘆:犀利)。產生好感和尊重首先來至他曾在美國白宮工作,而不一定是他本人。是過去工作背景和地點給與這人一分光榮感。詩人說「(耶和華)是我的榮耀」,表示詩人從耶和華身上找到肯定和身份。
3. 是叫我抬起頭來的:耶穌和華不單是保護、肯定我的的一位,而是叫垂頭喪氣抬不起頭的我,有勇氣去面對人生的那一位。「抬得起頭」是叫灰心失敗者重獲信心、勇氣。
「盾牌、榮耀、抬起頭來」三個隱喻對迫害和困境中生活的人顯得寶貴。因為人常在困苦中失去生存勇氣和鬥志,尤其當問題接踵而來未見曙光,會令人感到人生盡頭迫在眼前。人會作出反常的表現不擇手段去解決問題;或採取放棄態度並作出不負責任的行為。
人遭遇困難和苦難時,我們可以得耶和華身上找到一息喘氣機會、或者重獲信心可能,對大衛來說這是難能可貴,因為眾人以為他被上帝捨棄,上帝「就從他的聖山上應允」了大衛的祈禱。大衛再次抬起頭來說「耶和華是我四圍的盾牌,是我的榮耀」


5-8節
 「 我躺下睡覺‧我醒‧耶和華都保佑我。
雖有成萬的百姓來周圍攻擊我、我也不怕。
耶和華阿、求你起來‧我的 神阿、求你救我‧因為你打了我一切仇敵的腮骨、敲碎了惡人的牙齒。
救恩屬乎耶和華‧願你賜福給你的百姓。」

過去大衛聽到的是追殺者的腳步聲、眾人指罵他為上帝捨棄的君王,是不盡責的父親,一切事情是大衛究由自取。但現在上帝圍繞大衛,令他聽到真正的安寧,看到榮耀的光輝、更有真正平安放於他內心。
的確能夠在四面楚歌、窮途末路日子,能躺下睡覺是非常珍貴。每一個寧靜的黑夜有多少人曾經為工作難處、家庭不協調、兒女前途、身體病患以至不能入睡,甚或以淚洗臉渡日?!
大衛在詩篇提到「我躺下睡覺‧我醒‧耶和華都保佑我。雖有成萬的百姓來周圍攻擊我、我也不怕。」,這是患難中最大祝福和安慰。
當大衛面對成千仇敵,就算他可以入睡,但成萬的百姓繼續起來攻擊他。一刻安寧僅僅換來片刻平安,但仇敵攻擊、敵人屢次挑釁,的確會嚇怕我們。將我們打回膽怯、失去信心狀態。所以在七、八節大衛祈求說「耶和華阿、求你起來‧我的 神阿、求你救我‧因為你打了我一切仇敵的腮骨、敲碎了惡人的牙齒。」重點在於提醒自己神使我們「起來、拯救」。
仇敵攻擊和挑釁總會叫我們忘記上帝。甚至仇敵已取得了勝利、我們已失去了一切,但這刻我們作基督徒不要忘記「這是天父的世界」。
詩歌「這是天世界」第三段提到「罪勢凶狠,好像得勝,天父卻仍作王。」世上仇敵、罪勢凶狠,它們好像得勝,但我們天父仍然掌管天地一切。這場戰爭還沒有完結。所以「這是天父世界:求主叫我不忘」,讓我們繼續以祈禱守望、支持、看守各人。
願意大衛在被親生兒子追殺日子,他心中思緒能引起我們共鳴,並且透過詩人經歷,以身說法脫離這困境可能。在人生低谷日子喚醒我們有什麼值得人去依靠?!


小結:
大衛在這篇詩篇中,充分表達了上帝不將人撇下大愛。就算四周的人說你已被上帝捨棄,你不配或沒有資格稱為上帝兒女。大衛詩篇再一次喚起我們仰望上帝的信心,「耶和華是我四圍的盾牌,是我的榮耀,又是叫我抬起頭來的」,生命碰上羞怯、內疚`、失望和挫敗,那有能力再找尋上帝?盼望大衛經驗告訴我們,盼望仍未消失,在絕望路上神有能力叫你躺下睡覺,安然入睡。這是天父世界,努力靠主走完世上路程。
另一個藉得我們思想,詩篇提醒我們在人生路上,我們有沒有成為「絕了別人的路」的惡者?趕別人入了一條窮巷?對弟兄姊妹我們或會少有這情況,不過對家中菲傭、印傭,社會上弱勢社群、孤兒寡婦和貧窮人,我們會否間接地迫使他們趕上人生絕路?

詩篇第一篇「揀你條路」


詩篇第一篇
「揀你條路」
引言:
這篇不是以祈禱為主的詩篇,從內容所得知,詩篇第一篇以祝福為主調,教導人獲取祝福的途徑,或者詩人希望讀者透過詩篇想到人生選擇要走「義人的道路或是惡人的道路」(箴言4:18-19、申命記30:15-19)。
人在揀選過程中越思想越發明白有「應該…要這樣揀」和「實際…我要揀這個」的分別,兩者帶給揀選過程產生煩惱。

詩篇結構可分為
1-3節:義人的一生、
4-5節:惡者的遭遇、
6節: 人生的揀選

「1:1有福的人: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好譏笑的人的座位。
1:2他喜愛的是耶和華的律法,他晝夜默誦的也是耶和華的律法。
1:3他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結果子,葉子總不枯乾;他所作的一切,盡都順利。
1:4惡人卻不是這樣,他們好像糠粃,被風吹散。
1:5因此,在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在義人的團體中,罪人也必這樣。
1:6因為耶和華看顧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
新譯本


內容:
字彙
אֶשֶׁר 被翻譯為「有福」(blessed) 27次 或譯作 歡呼, 享福 (happy)有 18 次。這字的字根意思帶有「直走,前進,有福,引導」,表示要努力和付代價的蒙「福」。在舊約聖經希伯來有另一字是指祝福,這就是 בִּרָכָה ,這字所包含祝福是神白白賜福與某人,是上帝恩典主動所賜予的祝福,兩者都是來至上帝,不同之處在於詩篇第一篇אֶשֶׁר 所指的祝福,是因應人行為或個人選擇的結果。正如在馬太福音5章3至12節論八福的講論,主耶穌提到「…的人有福,因為…」因為人為自己所揀選要行的道 路,所以在神手中承蒙祝福。特別留意,詩篇第一篇「有福」這字是以眾數出現,所以詩人並非指單一事件,而是整個蒙福的人生。
究竟我人生要選擇成為有福的人生要揀一條怎麼樣的路?

經文分析
第 一節:「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好譏笑的人的座位。」詩人從生活態度、生活模式來說明祝福是一回什麼事情 。在整卷詩篇開首第一篇詩篇,就從生活形態來說明祝福是怎樣來。正流露詩篇內容對人生日常生活非常關注。而人的生活態度、模式,不是突然生成,事實上是從 少受到四周薰陶,在不知不覺塑造今日的你。雖然成長過程中人被薰陶、塑造未必有太大影響力,不過當你作成年人的時候,你有分辨對錯能力、有選擇能力,以至 選擇怎麼樣過你的人生,棄善擇惡,或是棄惡執善?你能夠左右自己走那一條路。點樣揀人生的路是一種智慧。

第二節:當第一節以消積方式說明祝福是什麼,在第二節從另一個極積角表達祝福的路。如果選擇是一種運用智慧的過程,若果人生旅程真的可以自己決定,但我是否有足夠智慧判斷所行方向?揀選準則在那裏?有那一個原則讓我去信靠?
詩人提到智慧源頭來至「晝夜默誦的也是耶和華的律法」。不單是閱讀神的話,更是默想和念誦神的話語。
讀 聖經是一件大家明白要完成功課,但總是會遲交或欠交最多的功課。因為勞碌過日何來時間服侍鷄肋!但為何神說話變成鷄肋?神說話是一種啟示上帝臨在的証明, 為什麼默誦神說話變成一件苦差?若問題不是出於神話語本身 ,我們如何有效地將鷄肋煮成美食?或者畢牧師(Eugene H. Peterson)所寫《建造生命的牧養真諦》一書可以幫到我們 。默誦神說話不是一種厭世退隱行動,相反地是藉着默誦神說話,令信徒生命在變幻時代中有目標和勇氣面對。

第三節:如果人生默誦神說話,生 命就仿似「他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結果子,葉子總不枯乾;他所作的一切,盡都順利」,默誦神說話的人,他們生命被喻為一棵樹,不是一堆草。草生存時 間短暫,今日發旺的時候,正是它要滅亡 。樹生長時間長久很多,當供應充足時,樹木可以繼續生長百年以上。

第四至五節:詩人在第四至第五節與第一至三節描繪是要對比惡人與義人分別。以糠粃形容惡人那種看似自由但實際上是無根和漂泊,沒有逆風而行能力。數量需多但最終的結局就是被丟棄;顯示出沒有價值祗像塵埃一樣。當我們一望樹與糠粃的對比,讀者就心領神會詩人用意。

第六節:第六節「因為耶和華看顧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這樣直接簡潔總結,兩條路和兩種生命擺在你面前,你揀那一條路?揀那一種生命?

總結以上…
每 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生命方向作出決定,第六節所選擇基本上是容易,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有福不見得就是詩篇所提到的那一種「三不」和「喜愛耶和華律法」的人,相 反地,世人眼中有福的人卻是詩人稱之為「惡人」,他們現實生活絕不比義人差,甚至他們在世的生活被別人仰慕,他們賺的錢比你多、聲譽和名銜比你更高級、捐 募時比你闊綽、…所以揀那一種人生顯得有點困難。
這給信仰生活帶來衝擊,「惡人蒙福、義人受苦」。
擺在面對「惡人蒙福,義人受苦」的信仰問題,詩人沒有迴避並正面作答,第五節「在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詩篇73篇 同樣以惡人結局來回答這問題,「審判」就是詩人答案。詩篇第一篇從上帝的審判思想惡人與義人的分別。為什麼審判作為回答?
因為當上帝審判的日子,現實世界所扭曲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將會重新被修復到原來面貌,若沒有上帝的審判,今日我與你現存的世界將陷入一種荒謬之中。就連不信上帝的人,內心同樣有一種尋求公平公義心態。
審判並不是上帝丟棄滅毀惡人,而是上帝藉主耶穌基督來完成審判,主耶穌在世上生活、言行、教導、醫治和赦免,就是他對世界的審判,審判所帶來的是更新和盼望。 這種審判是一種更新,不是滅毀性。
所以當下世界你我所見的並不是一幅完整作品,所以我們不應該理直氣壯說:「『惡人蒙福,義人受苦』是真相,我已看透這一切」。這未免言之過早,若這樣快下判斷,是否有點像「嗐子摸象」以偏概全?!
詩 人在詩篇中提示我們,真正美好蒙福的人生,是存在於真正喜樂和滿足。當惡人在人生路上,他們會承受不了突發轉變或事情偏離軌道所帶來的痛苦。所以真正蒙福 人生與惡人所擁有有著分別。世界送到你而前的祝福是表面,是從表面到內心的快樂。詩人所提到祝福人生是內心有上帝和不偏離上帝軌道所帶來滿足和穩妥,是從 內心到表面喜樂。
「惡人蒙福,義人受苦」合理祗因我們透過「外在」決定「內在」是否快樂。詩人提出是內心滿足和穩妥由「內在」活出「外在」的喜樂,希望這樣討論讓我們現在知道為何揀義人的路。最後,要重提蒙「祝福」אֶשֶׁר 的路是要努力和付代價。

為什麼用這題目?

為什麼用這題目?
因為在上帝沉默中,人才可以思想上帝一切。
因為當上帝發言時,人才可以知道上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