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8日星期四

士帥記第十章

士師記第十章,所反映出以色列人的信仰情況,展示一種「取利」信仰,為求所信賴的神明能夠「靈」驗和滿足人的需要。這仿如迦南人對巴力態度。當巴力和亞斯他錄(巴力的配偶)進行性行為,就能確保風調雨順,農業就大豐收。這種將農耕工作與宗教行為掛鉤情況,直接影響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學習農產耕種過程。也許以色列人跟隨迦南人的農耕方式。
與此同時,以色列人對迦南神明的認識;亦借用來成為理解耶和華的參考內容。雖然表面上這仿似沒有得避免的情況,也有人會體諒以色列人處境而感到無奈,只不過當我們為以色列人感到可惜時,我們不能忘記在以色列人中,耶和華已將利未人放在每一個支派中、每星期的安息日、每年的節期、以色列人所獻的各種祭、會幕、…等,都足以讓以色列人對耶和華有更深入認識和理解的機會。
所以,客觀環境好像迫使以色列人無法逃離事奉巴力的命運,不過,我們不要忘記一件事,上帝同樣在以色列人中間設立了不同的渠道,幫助以色列人有足夠機會和資訊仍分辨出耶和華與迦南的神祗有所不同。要用不同的視野去認識這個世界,讓基督徒雖然活在當下,還提醒我們「這是天父的世界」。

正如今天我們對世界的認識越深,更感受到那份做基督徒的難處和舉步維艱,不過,每星期的崇拜和祈禱會、每月的聖餐、弟兄姊妹活生生的見證和宗教性節日…等,既不是同樣提醒我們,上帝是那位超越的、永恆的上主嗎?!

沒有留言: